背景意义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我国创新体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其获贷率反映了这类企业在获取金融支持方面的状况。
影响获贷率的因素分析
企业自身因素
风险特征:科技型中小企业通常具有高风险的特征。它们往往处于新兴产业领域,技术创新面临不确定性,研发失败的风险较高。例如,一些生物科技类的中小企业,研发新药物的周期长、投入大,且成功率较低,这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提供贷款时较为谨慎。
资产结构:这类企业的资产结构比较特殊,以无形资产为主,如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等。与传统企业的固定资产相比,无形资产的评估难度大、价值波动大。比如一家拥有软件著作权的科技企业,其软件著作权的价值评估在市场上缺乏统一标准,银行难以准确衡量其价值并作为抵押物来发放贷款,从而影响获贷率。
金融环境因素
金融机构偏好:传统金融机构更倾向于向大型企业、国有企业提供贷款,因为这些企业通常具有规模优势、信用体系较为完善、经营相对稳定。而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经营历史短、信用记录有限,金融机构对其放贷的积极性不高。
金融产品匹配度:现有的金融产品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存在一定的不匹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具有额度小、频率高、周期短等特点,而传统的银行贷款产品大多是针对大型企业的大额、长期贷款设计的,在贷款流程、还款方式等方面不能很好地适应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需求。
提高获贷率的措施与发展趋势
政策层面
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获贷率。例如,设立科技金融专项资金,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支持。通过贴息政策,降低企业的贷款成本,提高企业贷款的积极性;风险补偿则分担了金融机构的部分风险,增强了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放贷的信心。
金融创新层面
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如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将企业的知识产权作为质押物来发放贷款。同时,一些银行建立了专门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不再单纯依赖传统的财务指标,而是综合考虑企业的创新能力、技术实力、市场前景等因素,更加科学地评估企业的信用状况,从而提高这类企业的获贷率。
获贷率提升的积极影响
当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提升时,能够加速企业的技术研发进程,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市场,进而促进整个科技产业的发展,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