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5个集体7名个人荣获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殊荣 
重阳传喜报,敬老树新风,滨城大连用真诚与专业书写着对银发群体的温暖守护。 
 
在2025年重阳节到来之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表彰决定,大连市5个集体和7名个人分别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和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称号。 
 
这些获奖者和集体代表了大大连在老龄事业方面的努力和成就,从国有企业到民营企业,从医疗机构到教育机构,从社区组织到公安系统,覆盖了为老服务的多个领域。 
 
01 荣誉榜单:大连敬老爱老先进典范 
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10月29日发布的表彰决定中,大连市多个集体和个人荣获殊荣。 
 
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的集体包括大连康养集团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大连开放大学)老年大学、大连市公安局刑事犯罪案件侦查支队多发性侵财案件侦查大队、大连东软睿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市沙河口区南沙老年之家。 
 
获得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称号的个人有大连金普新区民政局徐洋、大连市友谊医院(市老年病医院)郑文旭、大连市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佟浩、大连市老干部教育活动中心司晓刚、瓦房店市兴华园老年公寓戚国会、沙河口区老年体育协会周鹏、西岗区人民广场街道北岗社区周伟。 
 
02 榜样力量:孝亲敬老的大连好人 
在本次获奖的个人中,周伟和周鹏两位“大连好人”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周伟是西岗区人民广场街道北岗社区的普通居民,2012年丈夫去世后,她强忍悲痛,坚持留在身患帕金森综合征、二级听力残疾的婆婆身边贴身照料。 
 
十余年来,她晚上始终睡在客厅沙发,只为能第一时间留意到老人的需要;白天则背扶老人下楼晒太阳,不少邻居误以为她们是亲生母女。 
 
周鹏作为大连市老年体育协会副主席、沙河口区老年体育协会主席,20年来不断为独居老人和困境儿童奉献爱心。 
 
他从不缺席任何一场老年人体育赛事,并带领老年人参加体育比赛屡创佳绩,让银龄生活与健康相伴、与幸福相随。 
 
03 事业引领:金普新区的创新实践 
在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方面,大连金普新区的创新实践尤为亮眼。 
 
不久前,金普新区民政局“创新构建‘事业+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打造银发经济新生态”的案例成功入选2025年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全国典型案例。 
 
在事业方面,金普新区建立了普惠型分层分类服务体系,推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形成“政府搭台、国企引领、民企参与”的服务新格局。 
 
在产业方面,则围绕老年人“衣食住行用,康养文旅服”十大需求,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应用场景落地、龙头企业培育、康养生态构建和人才引育留用。 
 
04 城市温度:敬老爱老的大连传承 
大连在敬老爱老助老方面的努力并非一朝一夕。据大连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负责人介绍,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活动评选工作始于2011年,由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起。 
 
至今,大连市先后共有29个集体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29名个人被评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 
 
这些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大连市多年来持续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社会氛围的不懈努力,也反映出这座城市对老龄事业的高度重视。 
 
从基层社区到专业机构,从个人奉献到系统构建,大连正在编织一张越来越密集的为老服务网络。 
 
从康养集团的专业服务,到社区老人的互助守望;从金普新区的系统性创新,到周伟十余年睡在沙发上的默默坚守——这些获奖集体与个人的故事仿佛一个个温暖的符号,映照出大连这座城市对老龄生活的深切关怀。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起的敬老爱老助老评选活动走过十余年,大连已有29个集体和29名个人获得国家级荣誉。 
 
这份不断延长的名单背后,是一座城市对老年群体不变的尊重与关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