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信信托历时5年的风险处置迎来关键节点,截至2025年9月24日,个人投资者签约率达95.5%,标志着这起涉及70亿元本金的信托风险事件处置进入收尾阶段。这场处置不仅是个案化解的典型样本,更折射出地方国资主导金融风险化解的路径创新。 处置核心方案:国资接盘与高比例兑付此次处置的核心载体是大连安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这家由大连市财政局实际控制的国资平台,在2025年7月31日成立仅10多天后,便以100亿元注册资本承接了华信信托的风险处置任务。其推出的信托受益权收购方案覆盖华冠系列、华悦系列等核心逾期产品,签约投资者需将信托受益权转让给该公司,对应的最低兑付比例为存续份额的90%。兑付规则设计较为复杂,以投资者初始认购金额为基数,先扣除此前已兑付的小比例资金(如2021年的5.2%、2022年的3%等零星兑付),再按90.2%计算存续份额,最终兑付金额不低于该存续份额的90%。值得注意的是,转让合同需以法院裁定华信信托破产重整为生效前提,这意味着此次兑付与企业破产程序深度绑定,既保障了国资平台的风险隔离,也为后续资产清算预留了法律空间。 五年处置历程:从风险爆发到国资介入华信信托的风险处置历程堪称信托行业风险演化的缩影。作为辽宁省唯一的信托公司,其在2018年巅峰时期受托资产规模超千亿元,但因公司治理失效和违法违规经营,2019年底被纳入高风险机构名单。2020年4月监管叫停其“资金池”业务后,27只产品集中逾期,涉及70.78亿元社会投资者本金,风险全面暴露。处置过程中,多重阻力导致进展缓慢:2021年初董事长因持械伤人及经济犯罪被批捕,公司治理陷入瘫痪;股权结构复杂(20家股东持股分散)、资产清收困难等问题进一步延缓处置节奏。直至2025年地方国资强势介入,通过设立专项平台大连安鼎,才打破僵局。此前投资者已获得19.2%的累计兑付,加上此次国资接盘的高比例方案,整体清偿水平显著高于同期出险的四川信托(40%-70%)、新时代信托等机构。 行业启示:属地化处置的可复制路径此次处置开创了“国资专项平台+破产重整”的新模式,为同类风险化解提供了三大借鉴:一是风险隔离机制,通过新设全资子公司承接受益权,避免处置风险传导至核心国资平台;二是灵活化操作,专项公司可聚焦资产收购、谈判等具体事务,提升处置效率;三是属地责任落地,符合金融监管总局强化信托风险属地化管理的要求,通过有限注资实现风险可控。截至9月25日签约窗口期结束,仍有不足5%的投资者未签署协议,这部分投资者将面临信托受益权无法通过此次方案兑付的不确定性。随着后续破产重整程序的推进,华信信托有望成为继安信信托、四川信托后,又一家通过司法程序完成风险出清的机构,其处置效果将为信托行业风险化解提供重要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