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湾“牵手”北大荒是指延安南泥湾开发区与北大荒集团之间的合作,以下是关于这一合作的详细介绍: 合作背景南泥湾水稻产业发展需求:上世纪40年代初,八路军120师359旅进驻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开始种植水稻,水稻种植面积曾达7000亩,南泥湾大米享誉省内外。但后来因劳动强度大、效益低、水源不足等原因,水稻种植面积逐年缩减。南泥湾开发区管委会成立后,为发展水稻产业,再现“陕北好江南”,寻求与外部合作以提升水稻种植水平。北大荒集团的优势:北大荒集团拥有优质水稻品种和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在水稻种植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且近年来北大荒集团走出垦区、走向全国,有向外拓展合作的意愿和行动。 合作内容与成果建设千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2019年,南泥湾集团与北大荒集团规划建设千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打造标准化样板田。北大荒集团负责经营,引进了稻花香2号、龙洋16号、初香粳1号等优质东北大米品种,示范带动了南泥湾水稻产业发展。技术引入与本地化:北大荒集团的技术人员针对南泥湾的土壤、气候等条件,开展技术本地化“磨合战”。推广测土配方、侧深施肥、垦埂7G减肥等新技术,不断将“北大荒”水稻标准化、科技化、信息化管理经验引入南泥湾,使南泥湾的水稻种植实现了机械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稻渔综合种养项目:2024年,南泥湾在大生产广场以南区域先行试验示范30亩,实施稻渔综合种养项目,采取稻-鱼综合养殖模式,人工除草,发展循环农业,生产有机大米,提高了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提升:目前南泥湾已恢复稻田1000余亩,亩均产量1000斤左右,亩均产值约4000元,年产稻谷50万公斤,通过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项目,实现年产值200万元,增加了农业效益,提高了农户收益。 合作意义经济意义:促进了南泥湾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了当地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打造了“南泥湾”品牌,突显了经济效应。精神意义:南泥湾精神与北大荒精神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上世纪50年代,部分原三五九旅战士唱响《南泥湾》,延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垦北大荒,如今北大荒集团带着先进技术来到南泥湾,是对南泥湾精神和北大荒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激励着两地人民在新时代继续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社会意义:这片稻田不仅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还成了南泥湾的一张新名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