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动性服务商扩容潮:40余只基金密集加码背后的效率革命2025年9月,公募基金市场掀起了一场流动性服务升级浪潮。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场十余家公募机构在本月内密集发布公告,为旗下40余只产品新增流动性服务商,其中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成为此次扩容的主力军。这场突如其来的服务商扩容潮,不仅体现了基金行业精细化运营的新趋势,更折射出资本市场对交易效率优化的迫切需求。## 扩容全景:覆盖广度与结构特征本次流动性服务商扩容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性特征,从产品类型、发行主体到服务商选择,都传递出丰富的市场信号。从产品维度看,40余只新增服务商的基金中,指数基金尤其是ETF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这与ETF产品的交易特性密切相关。以9月24日天弘基金公告为例,其为成立不足10天的科创债ETF天弘一次性新增了东方证券、国泰海通证券等10家流动性服务商,创下本月单只基金新增服务商数量之最。无独有偶,汇添富基金在9月10日为金融科技ETF汇添富新增了广发证券、国信证券、中国银河证券等4家头部券商作为流动性服务商,华夏基金则在9月23日集中为华夏国证航天航空行业ETF、华夏创业板人工智能ETF等多只产品新增东莞证券、华安证券等服务商。从基金成立时间看,本次扩容呈现"新老兼顾"的特点。除了天弘科创债ETF这类新发产品外,成立时间较长的成熟产品也在积极补充流动性服务力量。例如国泰基金为成立满一年的国泰中证A500ETF新增2家流动性服务商,鹏华为今年6月成立的创业板新能源ETF新增2家服务商。这种分布既体现了对新产品流动性培育的重视,也反映了成熟产品持续优化交易体验的需求。在服务商选择方面,呈现出"头部为主、区域补充"的格局。新增的流动性服务商中,中信证券、中国银河证券、招商证券等头部券商出现频率最高,同时也不乏东莞证券、华安证券等区域性券商的身影。这种多元化的服务商组合,既保证了流动性服务的专业水准,又能通过区域券商的渠道优势提升服务覆盖面。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基金公司还对现有服务商体系进行了动态调整,如万家基金在9月22日将万家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ETF的主流动性服务商调整为一般流动性服务商,显示出流动性服务管理的精细化趋势。## 动因解析:为何集中扩容?这场规模空前的流动性服务商扩容潮,绝非偶然之举,而是多重市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行业发展角度看,公募基金市场尤其是ETF规模的持续扩张,直接催生了对流动性服务的增量需求。随着ETF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产品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流动性已成为衡量ETF产品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之一。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公募产品运营曾方芳指出,随着ETF市场规模持续扩张,需引入新服务商来提升交易效率与执行质量,增加流动性服务商已成为基金公司优化产品表现的重要举措。对于新发基金而言,早期流动性建设尤为关键。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投资顾问陈宇恒分析认为,新产品成立初期规模较小、交易活跃度较低,此时引入多家流动性服务商,能快速搭建起交易支撑体系,避免因流动性不足导致价格波动过大。天弘科创债ETF在成立初期即引入10家服务商,正是基于这一考量,通过服务商的集体报价形成初步的交易市场,防止出现"有价无市"的尴尬局面,避免投资者因"交易不便"放弃配置。从市场环境看,当前资本市场波动性加剧,投资者对交易效率和成本的敏感度显著提升。流动性不足往往导致基金交易价差扩大、价格偏离净值等问题,尤其在市场剧烈波动时,流动性缺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通过增加流动性服务商,基金公司能够构建更稳固的流动性"安全网",缩小产品的交易价差、稳定基金价格、缓释净值偏离风险,这一点在ETF产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监管政策的引导也为本次扩容提供了制度基础。所有基金公司在公告中均提及,新增流动性服务商的行为是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券投资基金业务指引第2号——流动性服务》等相关规定进行的。该指引对流动性服务商的资质要求、服务标准和责任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为基金公司引入服务商提供了操作依据,也为整个行业的流动性服务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效能传导:如何提升交易效率?流动性服务商数量的增加,究竟通过何种机制提升基金交易效率?这需要从流动性服务的核心功能说起。流动性服务商的核心职责是通过持续双向报价、回应报价请求等方式,为基金交易提供市场流动性,其效能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交易成本降低、价格稳定性增强和市场深度提升。在交易成本控制方面,多服务商竞争能够有效压缩买卖价差。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崔悦指出,更多流动性服务商通过提供双边报价与持续交易,能够进一步有效缩小ETF的二级市场买卖价差。买卖价差是投资者实际承担的隐性交易成本,价差越小,投资者的交易成本越低。以某只日均成交额千万元级别的行业ETF为例,在增加2家流动性服务商后,其买卖价差从0.3%缩小至0.15%左右,单笔百万元交易可节省成本约1500元。这种成本节约效应在高频交易和大额交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价格稳定机制的强化则体现在净值偏离度的控制上。当基金二级市场交易不活跃时,容易出现交易价格大幅偏离基金净值的情况,这种偏离不仅损害投资者利益,还可能引发套利交易对基金运作的干扰。流动性服务商通过在价格偏离时进行套利交易,能够将基金价格拉回到合理区间。多服务商模式下,这种套利机制的反应速度和执行力度都得到显著提升。以天弘科创债ETF为例,10家服务商形成的报价网络能够覆盖更多交易时段和价格区间,有效防止极端情况下的价格失控。市场深度的提升则为大额交易提供了便利。单一流动性服务商的资金实力和报价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大额交易需求,而多服务商体系通过资金和渠道的整合,能够显著提升市场承接能力。例如汇添富金融科技ETF引入4家头部券商作为服务商后,其单日大额交易的成交效率提升约30%,大额订单的滑点损失明显减少。这种深度提升不仅有利于机构投资者的大资金运作,也为普通投资者创造了更稳定的交易环境。值得注意的是,流动性服务的效能发挥存在规模效应。对于规模较小的基金产品,增加服务商带来的边际效益更为显著。以鹏华基金在9月为机器人ETF新增服务商为例,该产品在增加服务商后,日均成交额从500万元提升至800万元,交易活跃度提升60%。这种活跃度的提升又会形成正向循环,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交易,进一步增强产品流动性。## 行业影响:短期效应与长期趋势本次40余只基金集中新增流动性服务商,将对基金行业产生深远影响,这种影响既体现在短期市场表现上,也将重塑行业长期竞争格局。从短期看,直接效应将体现在相关基金的交易数据改善上。根据历史经验,增加流动性服务商的基金产品,在公告后的1-2周内,通常会出现买卖价差缩小10%-30%、换手率提升15%-40%的现象。对于天弘科创债ETF这类新发产品,多服务商带来的流动性支撑,可能使其避免陷入"流动性不足-投资者远离-流动性更差"的恶性循环。从中观行业层面看,本次扩容将加速基金行业的差异化竞争。随着流动性服务成为基金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基金公司将在服务商选择、服务体系构建等方面展开精细化运营比拼。大型基金公司凭借资源优势,可能会构建由多家头部券商组成的"豪华"服务商阵容;中小型基金公司则可能通过与特色券商合作,打造差异化的流动性服务模式。这种竞争将推动整个行业的流动性服务水平提升,最终惠及广大投资者。长期来看,流动性服务体系的完善将促进基金市场结构的优化。一方面,ETF作为流动性服务的主要受益者,其市场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可能引发更多资金流入指数投资领域;另一方面,流动性服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将降低基金产品的发行门槛,为更多细分领域的特色基金产品提供生存空间。例如行业主题ETF、跨境ETF等以往因流动性问题受限的产品,有望借助完善的服务体系实现突破发展。不过,流动性服务商扩容也并非没有挑战。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多服务商管理意味着更高的协调成本和管理难度;对于流动性服务商而言,如何在提供服务的同时控制风险、实现盈利,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过多服务商之间的竞争可能导致报价策略趋同,反而降低服务效率。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优化。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入推进,流动性服务在基金运作中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本次40余只基金集中新增流动性服务商,或许只是行业流动性升级的开始。未来,随着服务模式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和监管体系的完善,基金行业的流动性服务将迈向更高水平,为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