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校到技校,大学生“反向镀金”主要有以下原因:提升实践技能,适应产业需求:大学学习以理论知识为主,而技校课程更聚焦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与实际问题解决。在产业升级背景下,市场对既有专业深度又有技能宽度的“π型人才”需求激增。如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张祝南,为成为知识产权律师,因该职业需工科背景知识提升竞争力,所以选择到技校学习。转换职业赛道,增强就业竞争力:部分大学生对原专业就业不满意,希望通过技校学习新技能转换职业赛道。如聊城大学化学专业毕业生陈愉聪,因原工作枯燥、薪资低,了解到机电一体化技术岗位需求大、薪资好,便进入青岛市技师学院“大学生技师班”学习。烟台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陈纪林,看到人工智能发展好,也进入该技师班学习,希望成为电气工程师。获得更高薪资和更好职业发展:掌握技能的大学生在就业市场更具优势,能获得更高薪资和更好职业发展。如从山东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的袁靖,进入青岛市技师学院学习后,年薪达到20万元。教育与产业深度衔接,培养目标明确: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紧密,共定课程标准、共组师资团队、共建实训基地,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同步。如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的预备技师班,企业将用人岗位需求转化为课程任务,融入课程体系,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适应企业岗位。社会观念转变,职业教育价值凸显: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逐渐从只看学历向重视能力和技能转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传统偏见正在逐渐消除,认识到技多不压身,“学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更受用人单位认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