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正积极打造未来产业聚集高地,2024年9月,合肥入选5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分别为量子科技、商业航天、通用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生物制造领域。相关建设情况如下:合肥量子科技省未来产业先导区:以合肥高新区为主要阵地,集聚了中电信量子、国盾量子等一批领军企业,安徽省量子科技领域80%以上的企业均集中于此。截至目前,合肥高新区拥有量子产业链企业超60家,其中量子核心企业近30家,预计2024年产业链企业营收近40亿元。该先导区将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量子科学”“量子产业”双高地为主要目标,到2027年,力争形成较为完备的量子科技未来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产业规模达50亿元等。合肥商业航天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在合肥高新区集中建设,这里有着深空探测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高层次平台,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约140家。该先导区将聚焦卫星研发和制造等领域,打造“卫星制造-卫星发射运营-数据应用”的商业航天产业平台体系,谋划构建“一核、两极、多点”的空间布局。到2027年,争取率先布局全国一流卫星星座,集聚超过300家商业航天产业链相关企业。合肥通用人工智能省未来产业先导区:以讯飞小镇为核心承载区,整合蜀山经开区等现有载体优势建设功能区,依托中国声谷等品牌力量,打造科技创新策源高地等。目前先导区内已拥有通用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57家,产业链企业产值规模70亿元左右。计划到2027年,实现该先导区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成为全国重要的通用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地。合肥新型储能省未来产业先导区:以“两县(肥西县、肥东县)一区(蜀山区)”为载体,集聚了派能科技、阳光电源等储能领域龙头企业,形成了全链条集群式发展格局。该先导区将以“技术+应用”两大核心建设新型储能产业,计划到2030年,实现产业营收200亿元,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家。合肥生物制造省未来产业先导区:主要以双凤经开区、水湖工业园等为主要阵地,布局建设“一院一基地一园”,围绕生物基材料等重点领域,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合肥通过成立产业专班、组建母基金等举措推动建设,到2027年,生物制造产业产值计划达到150亿元,争创省级合成生物产业科技园;到2030年,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争创国家级生物制造产业先导区。
|
|